睡前想到一个问题 摄影与吉他都是我的爱好 可为什么,我最后放弃了吉他,但没有放弃摄影

吉他与摄影


吉他一共玩了一年半,学了 6 首指弹曲,几首伴奏,跟朋友一起录过歌儿,编过小曲儿,写过吉他 APP,买过电箱木吉他,电吉他,静音吉他,乌克丽丽;摄影玩了几个月,拍了一些朋友圈热门图片。相比之下,无论是从金钱还是时间上来说,我对吉他的投入都大于对摄影的投入,可为什么到了最后,我放弃了吉他,而对于摄影我却有种细水长流的笃定?结合起今天拍婚纱照的经历,似乎找到了原因所在。原因就在于“投入产出比”。

我的吉他史


对于吉他,我选择的一条最困难的道路:指弹。吉他演奏大体上分两种流派(或者说风格):伴奏跟指弹。通俗点说,伴奏就是边弹边唱,指弹就是只弹不唱。「大体上」来说,指弹曲的难度都大于伴奏。我最喜欢练的指弹曲有三首,分别是《夜的钢琴曲五》、《River flows in you》、《Sunflower》。对这三首曲子,从接触他们到熟练(能够发朋友圈炫耀的程度),平均需要花三个月。而再看看摄影,从接触到一个炫酷的 idea 到发朋友圈收赞,最快不过一分钟。获得正反馈的时间差距太大了。除此,弹吉他的过程总伴随着那么一点点肉体上的痛苦:手指头会痛。这让我从吉他中获得正反馈的路途又艰辛了一些。


顺便一提,上面提到朋友圈收赞只是便于我用来表达正反馈的收获,它是一种外部的途径。收获正反馈的内部途径是自我陶醉,即对于吉他声的陶醉,或者是对于好图的沉醉,本质上都是多巴胺。

投入产出比/正反馈


所以最后我在时间分配(专业知识进修,家庭等)不足的情况下,放弃了吉他。而在获得「大致同等」程度的正反馈情况下,摄影对于我的时间占用并不如吉他那般高,于是摄影可以细水长流地融入到了我的生活里面,成为一个小小的乐趣。


之所以说细水长流,是因为:并不是每一张照片都能让我满意,但拍下来几十张总有一张满意。举个例子,打游戏。游戏设计者在能够让玩家持续地获得正反馈上,下了不少功夫,所以用户很容易就会一头扎进去了游戏里面,沉迷在多巴胺的盛宴中。所以我既不会「沉迷于」摄影之中,又不会放弃掉它。而且摄影跟吉他的另外一个不同,就是吉他一旦不练手指就容易生疏,而摄影(非专业)靠的是审美,这是一项可以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打磨的技能。


那么有没有可能,摄影会产生「高投入产出比」情况呢,有。这里就要说回今天拍婚纱照的经历,拍出一张好的婚纱照,需要:服装,化妆,灯光,场景,好的镜头,中高端的相机,模特,姿势。这就是高投入。我一直说的摄影,都指的是业余摄影,属于小打小闹。而我以前玩的吉他,都在以大师或者高手的标准来跟自己对比。评判的标准不同,获得正反馈的门槛也不同。


那么有没有可能,玩吉他会产生「低投入产出比」的情况呢,有,伴奏呗。如果你有一把好的嗓音作为主角儿,吉他作为配角伴奏,其实最简单的伴奏只需要一根手指头,两根弦就可以了,视频网站搜索这类教程一堆。

一个不恰当的总结


投入产出比低的情况下,越容易获得正反馈,对我来说,吉他 > 摄影 > 打游戏 > 抽烟 > 吸毒,当然我没有吸毒,也有两三年没投入到游戏里面了。善用正反馈,可以愚公移山,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

*森系婚纱照*

*一张随拍*